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总工会坚持以巩固创新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为主线,积极探索企业职工参与管理的有效方式,充分发挥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作用,为实现促进企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双向奔赴注入了新动能。
一、强化组织保障,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一)健全制度体系,压实主体责任
成立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工会主席为组长,市总工会、市人社局、市国资委、市工商联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依托人大、政协协商民主以及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等平台,源头参与涉企事业单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法规政策的制定出台。
(二)部门协同联动,凝聚工作合力
制定《呼和浩特市厂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责任制度》,市总工会负责统筹协调,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市人社局将民主管理纳入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标准;市国资委推动国有企业率先示范;市工商联引导非公企业规范运行,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联合督导,确保政策落地、责任到位。
(三)强化考核激励,确保责任落实
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并作为评选“五一劳动奖状”“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的重要依据。目前,呼和浩特市4家获评全国级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称号;44家企业获评自治区级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称号,示范引领作用显著。
二、健全制度机制,提升民主管理规范化水平
(一)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制度保障
编制《呼和浩特市职代会指导手册》,将复杂抽象的工作转化为简单易懂的“流程图”;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职工代表大会报备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建立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召开提示函制度的通知》加快构建全覆盖、多层次、真管用、见实效的工作体系。
(二)分类指导,增强制度针对性
一是强化了国有企业“六个必须公开”,推动国有企业将职代会等民主管理制度作为加强企业党的领导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纳入企业年度工作要点和党建工作目标考核;
二是大力推动非公企业建立职代会、厂务公开栏等基础制度,广泛挖掘和及时总结非公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陪树伊利集团、蒙昆公司等示范点,组织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开展现场观摩活动,进行“手把手”的教学;
三是聚焦小微企业、新业态企业的劳动法律法规执行、区域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和依法规范劳动用工等共性问题,积极稳妥推行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现100人以下的非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覆盖率稳步增长。
目前,呼和浩特市百人以上的非公企业做到了每年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全市已建工会的企事业单位厂务公开建制率为90.5%、职代会建制率为91.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厂务公开、职代会的建制率实现全覆盖。
(三)健全监督评价机制,确保真实有效
建立“职工评价+第三方评估+工会督查”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每年开展职工满意度测评,结果作为企业评优评先依据;引入第三方机构对重点企业进行民主管理评估,市总每年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实施动态跟踪考核,通过定期检查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及时掌握工作情况。
三、狠抓落实推进,增强民主管理实效
(一)加强调研走访提高民主管理责任意识
采取走访座谈的方式,先后深入春华水务、交通投资等市属10家国有企业进行走访调研,推动完善民主管理工作制度,规范协商程序,完善企业与职工沟通协商机制,畅通企业职工表达利益诉求渠道。
(二)大力开展“公开解难题、民主促发展”主题活动
持续开展“聚合力、促发展”职工代表优秀提案征集推荐活动。2020年以来,面向全市累计征集职工代表优秀提案113条,民主管理微视频24个,其中荣获全国优秀民主管理微视频1个,自治区职工代表优秀提案23条,自治区优秀民主管理微视频4个。
(三)加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培训
举办线上线下全市企业民主管理工作专题培训班,采取“实地观摩+专题讲座”的形式,组织观摩了蒙牛集团、金宇集团等企业的职代会召开情况,各旗县区也相应建立了培训制度,进行有计划、分步骤、分层级的培训。2020年以来,各级工作组织职工代表共完成培训80次,培训职工代表6000余人,工会干部600余人,发放各类培训书籍3000余册。
(四)创新民主管理协商“首府模式”
构建“面对面”职工恳谈机制,建立问题收集、跟踪督办,实行闭环落实管理、沟通的制度化,切实让恳谈会谈出“温度”、谈出“深度”。今年3月,与自治区总工会在内蒙古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召开了助企行动暨全区平台企业示范性民主恳谈会,在全区范围内首创平台企业与一线快递员代表协商恳谈模式;4月与市属十大国有企业开展恳谈会,深化工会组织与国有企业协同联动,推动工会服务企业、职工工作提质增效。
(呼和浩特市总工会)
责任编辑:吴昊
审稿:王瑞波
终审:宇文韬
编辑:内蒙古自治区工会传媒中心新媒体编辑部